1.油价暴跌会要了谁的命 谁在偷笑

2.多国宣布实施自愿石油减产,这意味着什么?将产生哪些影响?

3.2008年12月17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在阿尔及利亚奥兰举行的部长级特别会议上决定,每天再减产原油

4.历史上哪年油价最高?

5.欧佩克减产对原油的影响是什么?

6.全球原油定价体系由哪三个核心环节构成?

7.为什么油价一直降呢

欧佩克减产原油价格多少钱一吨_欧佩克减产原油价格多少

昨晚上刚刚写了分析文章,这里简单分析。

向看一张:图中蓝色为沙特,灰色为美国,黑色为俄罗斯!美国事实上在页岩油技术基础上,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油产国。

之前俄罗斯就说过:即使将油价再下跌40%也能够接受!其实句话应该这样理解:

如果不考虑别的因素,OPEC+一味地减产来保价,未来的原油市场就会让美国抢占份额,这样做就是“饮鸩止渴”!

(1)既然如此,俄罗斯选择:疫情确实影响了国际原油,我俄罗斯也愿意延续之前的减产协议,如果新的协议能够在一个合理区间也可以接受!但是你们OPEC却要加大减产量,但总有一个减产额度啊!

现阶段OPEC和俄罗斯等其他产油国已经在执行的是今年1月1日起减产210万桶/日的协议,其中包括沙特的额外自愿减产。大多数市场观察人士普遍都认为首先这条已经存在的2019年12月通过的减产协议应该是会得到继续的延长(比如延长到2020年底),在这一点上,OPEC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非OPEC产油国之间已经在会议前达成了共识!

(2)俄罗斯之前已经透露出来支持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及其盟国组成的OPEC+的联合技术委员会考虑将原油产量再削减100万桶/日,并且认为减产多至100万桶/日的提议将足以平衡石油市场,并将油价推升至每桶60美元。

(3)其实OPEC发起的价格战压低国际油价对页岩油技术发达的美国是一个大挑战!

我们可以看看数据:2008年7月,布伦特原油和美国WTI原油的价格一度暴涨 到147美元/桶,2011年至2014年,美布价格也长期处于100美元/桶价位运行。而从2014年9月份,OPEC发动原油价格战,国际油价开始断崖式下跌。2016年1月份,价格一度下跌到27.1美元/桶,OPEC包括现在的OPEC+想要挤压美国页岩油的决心十分坚决。

但是,经历了2015年缠斗之后,所有的OPEC成员发现,好像对美国没有太大的作用。

(4)事实果然如此吗?不是!页岩油成本太大导致投资集团信心不足!

造成成本增加而盈利不足的原因主要:

用水成本不断上升。按照媒体报道,目前美国页岩油和页岩气开所用的技术是水平井多段压裂技术,这种开方法对水的需求非常大。据二叠纪生产商的数据分析,现在平均压裂作业需消耗1300万加仑(4900万升)的水,两年内耗水量已经增长了40%。2019年二叠纪盆地的水费已经暴涨17%至140亿美元,这是北美生产商2018年用水力压裂砂的费用的3倍多。另外,取水和废水处理的成本在每桶50美分至4美元之间,在此前油价跌破40美元/桶的情况下,这对美国页岩油生产商来说将是一笔高难以承担的高昂费用。

用水成本上升,而国际油价下下跌,自然美国会放缓页岩油生产了!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大家应该在大街上也会看到:新能源 汽车 的高速发展,对于传统油气能源需求也在下降。虽然这个新能源 汽车 现在还没有太成熟,但是对于传统能源驱动的影响会一步步加大的!正是基于以上原因,俄罗斯直接可以拒绝沙特,拒绝跟OPEC谈,但OPEC根本无法拒绝俄罗斯,后续看情况,应该要么延期,要么就是继续再紧急开会!

欧佩克+维也纳会议,没能达成继续减产保价的协议;俄罗斯表示,4月1日起不再受减产约束。这条重大新闻,让油价迅速下跌10%,市场一片哀嚎。

沙特提出在原来减产额度之上再增加减产数量,遭到俄罗斯反对(俄罗斯不是欧佩克成员,是+);俄罗斯建议把现在的减产维持到年底也没有得到支持。所以,会议是不欢而散。

我曾经突发奇想,欧佩克可能解体。在页岩油革命之后,美国从世界最大石油进口国变成净出口国,彻底扭转了石油市场供求关系,全行业面临供过于求的现实。谁再鼓吹控制碳排放发展新能源,预计越发没有市场。 美国页岩油革命是石油过剩的始作俑者。

去产能之下,欧佩克怎么能够团结?石油经济已经是他们的 社会 结构一部分,哪个国家降低产量都会造成 社会 结构紊乱。我们可以继续观察欧佩克,可能真的可以看到他们各自谋生。

俄罗斯因为石油管道天然气管道大合同等优势,比欧佩克相对好一些,普京国内人气旺是有道理的。油价将继续下跌,暂时看不到支撑位。页岩油成本毕竟偏高,低油价会更难过。

先说结论:本次油价暴跌,在于减产协议未达成,市场供大于求,美国页岩油作为原油的替代品,在原油价格下跌时,也会受到影响造成下跌。

美国页岩油增产空间大,对原油市场响应迅速。目前,美国原油产量全球排名第一。2018年美国页岩油产量达650万桶/天,贡献了美国原油总产量59%的份额。页岩油短期供应爆发力取决于库存井数量,截至2019年9月,美国48州库存井7794口,为 历史 较高水平。根据EIA预测,2020年美国原油产量将会达到1309万桶/天,比2019年产量增长约80万桶/天,是不容小视的边际供应量。此外,页岩油气井开发周期一般只需3-6个月。根据以往,在油价远低于页岩油成本的时候,新井产量衰减较快,美国页岩油可实现迅速减产;当油价高于页岩油成本的时候,启动库存井,美国页岩油可实现迅速增产。美国页岩油气的开生产灵活度高,能够对原油市场形成快速响应。

也正由于美国页岩油的产量惊人,市场供大于求的现象更严重了。

其实很多人觉得这次油价大跌,是美国想打击俄罗斯和伊朗,这种看法是不对的。油价大跌,美国反而最受伤。

沙特、俄罗斯、美国,都是主要产油国。美国是石油净出口国,但同时美国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又会传导致美国的服务业,所以美国的利益诉求是油价在一个合理区间波动,这个区间是50-70美元,如果油价太高,会推升美国的核心通胀,带来滞胀的风险,但如果油价太低,会让美国的石油产业巨亏。

这是因为美国的石油主要面页岩油,在2008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后,通过极度宽松的QE注入流动性,度过了危机,之后美国页岩油革命的成功,帮助美国重新走上了经济扩张之路。

此次俄罗斯与欧佩克本来是要协商减产的,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不佳,对石油的需求下滑,导致国际油价跌跌不休,欧佩克成员想通过减产的方式来改善供求关系,从而拉动油价上涨。这也是过去欧佩克惯用的方式。

但是俄罗斯并不同意减产,其实俄罗斯的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欧佩克成员国一味的通过减产来拉抬油价,实际上无法改变油价的需求。但是国际原油市场的供给已经不光由欧佩克掌控,美国已经有足够的原油储备,而且美国的页岩油产业发达,可以持续的开石油。

这意味着,油价上涨后,最受益的是美国。因为油价虽然涨了,但欧佩克成员国都是减产的,并不会明显的获益。而美国并没有减产,依然提供充足的供应,那么国际石油的市场份额就被美国抢走了,再这样下去,以后国际油价的定价权就完全掌控在美国手里了。

因此,俄罗斯不同意减产,此次欧佩克减产协议谈崩了。紧接着就是沙特发飚了,大幅增加了其出口石油的折扣,并宣布下个月产量将远超1000万桶/日,甚至可能达到1200万桶/日的记录高位。,这一举动带来了国际原油价格的暴跌,在3月9日,WTI和布伦特原油盘中最大跌幅均超过30%,WTI原油最低跌至27.35美元的价格。

国际油价大跌,美国反而受到了冲击,因为美国有发达的页岩油,正在不断抢占全球石油市场的份额,但页岩油的开成本较高,需要50美元以上才能赚钱。我们看看全球各国生产一桶油的成本各自是多少。

根据相关机构的数据显示,各主要国家生产一桶油的成本为:英国52.5美元,巴西48.8美元,美国36.2美元,中国29.9美元,委内瑞拉23.5美元,俄罗斯17.2美元,伊朗12.6美元,伊拉克10.7美元,沙特9.9美元,科威特8.5美元。

从数据可以看到,当国际油价跌到30美元的水平,页岩油就会开得越多亏得越多,美国页岩油产业就会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果美国油价不降,必然就会失去市场份额,失去全球石油的定价权。

所以特朗普真慌了,3月9日下午,据国外媒体报道,特朗普悄悄要求沙特停止油价战。

美国页岩油此次受影响并没有打枪一说。

第一,虽然只是美国没有参与到谈判中,但他却是石油供应市场中的一份子。所以尽管它是在俄罗斯与俄罗斯之间进行的,但是谈判结果会影响到所有的石油供应者,甚至也会影响到所有的石油需求方。

第二,俄罗斯和欧佩克谈崩,主要考虑问题也是美国的页岩油。因为俄罗斯,欧佩克和美国都是石油供应方。而减产只限制了俄罗斯和欧佩克的产量。如果此时只是俄罗斯和欧菲克减产,那么减仓谈判结果达成后的最大受益者就是美国。我想俄罗斯是能看出这个结果的。所以他们不同意减产也是情理之中的。

第三,俄罗斯这次与欧佩克谈崩,可能也是有意而为之的。因为美国之前搅黄了俄罗斯和欧洲之间的北溪2号石油项目,导致俄罗斯损失巨大。这一次因为欧美疫情爆发导致美国现在也很难受,所以俄罗斯也是在此时看准的机会故意谈崩石油减产让美国更加难受。这个也是政治博弈的必然结果。这个时候让美国好受了,那么以后美国只能让自己更难受。

第四,欧佩克,特别是沙特,早就对美国的页岩油有打压的想法。因为在前面几年就有沙特疯狂降价来打击美国的页岩油产量,但是最终却以失败收场。这一次沙特主动降价,可谓一石二鸟。既可以逼着俄罗斯回到谈判桌前继续进行减产谈判,又可以打击美国的页岩油生产。所以他们会很积极的去降价。

综合以上几点,个人觉得美国此次页岩油受到降价影响并非躺枪。是各方争斗必然的结果。

最近由于沙特阿拉伯力推进一步减产遭到俄罗斯的抵制,在3月6号维也纳举行了欧佩克扩大减产谈判最后以失败告终,结果导致全球石油股价全线下挫。现在国际油价暴跌,实际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事情,代表着整个国际石油价格控制体系遭受到严重的挫败,现在沙特等国家立足石油减产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石油在生产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用来为 汽车 提供动力,还能提供很多的材料,比如说我们现在使用口罩的组成部分喷绒布就是石油化工的一个产品,如果没有石油的话,我们现在大部分的口罩都没有办法发挥应该有的作用。

现在伊朗等国正在爆发严重的新型冠状肺炎,欧洲的情况也是非常严重,所以沙特的这种做法会抬高口罩和医疗防护服的价格,俄罗斯是自然不会同意的,因为伊朗在某种程度上是俄罗斯的盟友,欧洲各国和俄罗斯的经济联系也很广泛。所以说沙特的这种做法有着心怀不轨的行为,当然沙特是和美国有着利益关系,减产之后抬高石油价格,非常有利于美国的页岩气石油销售。

现在美国已经成了一个石油输出国,主要是页岩气石油产量非常大,但是美国的页岩气石油成本是很高的,所以在国际市场上没有太大的竞争力,因此如果抬高石油的价格,让普通的石油和美国的页岩气石油处在同一价格水平上,那么这无疑对美国有着巨大的利益。俄罗斯拒绝减少输出石油,美国的页岩气是由自然是没有竞争力的。

当然现在石油国输出组织大多都是和美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俄罗斯和这个石油突出国组织有点不协调,但俄罗斯也是一个世界能源出口大国,为了顾及本身的利益以及欧洲和盟友的利益应该不会像沙特等国妥协。

此次欧佩克+会议没有达成减产协议,引发原油期货价格暴跌10%左右,主要原因是俄罗斯拒绝进一步减产。

那美国页岩油为什么也会躺枪?理由很简单:

1、当今能源市场,主要以原油、页岩油等主。从目前的能源市场经构发展来看,页岩油的份额并不大,2018年,欧佩克原油的市场份额约为41%,俄罗斯原油的市场份额约为13%,沙特原油的市场份额约为13%,美国页岩油市场份额约为15%。 全球还是以原油为主要能源,既然原油价格暴跌 ,页岩油价格没有理由不受到伤害。

2、欧佩克产油国经济结构大多比较单一脆弱,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同时疫情危机冲击短期基本面雪上加霜,欧佩克产油国为了提振油价,平衡财政,不得不取限产措施。可俄罗斯经济也不太好,原油经济也是其GDP和财政的主要来源,进一步减产对其经济和财政也会带来较大影响。

由于页岩油是当前原油市场的重要补充,欧佩克减产,并不能防止页岩油填充市场和叙利亚原油供应因素, 各经济体利益冲突,导致一损俱损,有何不可以

3、美国页岩油丰富,技术可储量约为580亿桶,位列全球第一。但是,开成本并不低,美国页岩油开成本构成:

全美国六大主要页岩油生产企业的成本测试数据:

美国这6家公司覆盖Permian、EagleFord、Bakken这三个最重要的页岩油气生产地区,2018年页岩油气生产企业油价 平衡点为50美元/桶左右

上周五国际原油重挫。WTI原油主力合约收跌报41.55美元/桶,跌幅近10%,创2016年8月以来新低;布伦特原油主力合约布油跌幅近9%,报45.50美元/桶,刷新2017年6月以来低点。 美原油价格收41.57美元,暴跌9.43%

美国页岩油躺枪是正常的。

油价暴跌会要了谁的命 谁在偷笑

看不得油价大跌欧佩克要减产

买车以后和买车之前最大的差距,可能就体现在对油价的关注度,普通有车一族最关注的就是油价问题,毕竟这关系到后期用车成本,所以很多人买车的时候都将燃油经济性作为购车指标之一,怕的就是“买得起养不起”。

不过从目前的局势来看,买车不用太过担心油耗,至少油价跌势将是常态。可能会有短暂的回升,但是从大环境来看,油价会越来越便宜。疫情带来的影响现如今在各行各业开始显现,国内车市2月汽车销量受到一定的影响和冲击,而与汽车行业息息相关的油价也受到了重创,疫情蔓延,导致全球石油需求量急剧下降,过去两个月国际油价一路走跌,达到了近一年多来罕见的低谷。

欧佩克产油国俱乐部周四针对这种现象在维也纳开会,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及其组织中的盟国,根据此前提出的持续到月底的减产,再次基础上还推行50-60万桶/日的额外减产,有望持续到第二季度。

国际原油价格接连遭到重创,价格暴跌,石油原产国经济受到一定的影响,坐不住是情理之中,而减产也是为了更好地控制油价下滑速度,用以提振油价。但从大环境来看,减产对油价的提升作用有限,首先疫情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依旧遏制了石油需求量,根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的需求量来看,每天为825000桶。

而对沙特等产油国来说,石油是最大的经济支柱,为了国家的经济环境,减产不可能长远,所以想要通过减产来刺激油价上涨是不现实的,减产更多意义上只是为了遏制油价暴跌的趋势,维稳下跌的幅度。所以减产或许会短暂的刺激油价上调,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至少油价将会呈现下滑的趋势。

当然,现在对每个车主来说,油价涨多还是跌多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能把车开出去,疫情时期各行业停工,平时最烦的堵车,现在来看成了平安的另一种信号,平日最讨厌的排队加油洗车,现在也成了一种“享受”。疫情的影响,对各行各业都有不小的冲击,惟愿早日雨过天晴。

多国宣布实施自愿石油减产,这意味着什么?将产生哪些影响?

其实关于油价的讨论现在是国际经济市场?最热的话题!具体看一下以下:

近日,欧佩克决定不减产,国际原油价格继80美元后,再度失守70美元整数关口。从今年年中到现在,不到5个月时间,国际油价跌去35%,创下4年来新低,下跌速度着实惊人。

国际油价下跌,无疑,进口国多欢喜,产油国很受伤!这边厢美国、加拿大经济受益良多,西欧国家生产成本降低,中国减少巨额支出;那边厢俄罗斯损失千亿美元,委内瑞拉收入锐减,欧佩克各成员国为保价格,还是争份额争论不休。

油价如此“跌跌不休”,除了“全球需求减少”这个供求关系的传统因素,各种“阴谋论”也是甚嚣尘上,到底哪家更有道理呢?

阴谋论一:美国、沙特联手教训俄罗斯

:来场“石油战”,我看你认不认怂!

此番国际油价连连下挫,正值乌克兰危机各方相持不下之时,美国与俄罗斯的制裁与反制裁之战,打得如火如荼,俄罗斯经济已现疲态,若是油价再遭重挫,经济将雪上加霜。于是,很多观点认为,这是美国精心策划的“石油战”,得到了欧佩克“带头大哥”沙特的鼎力支持,目的是联手打击收入50%来自石油出口的俄罗斯。

美国精心策划“石油战”可是有先例的。当年,苏联能够称雄于世与美国平起平坐,石油因素相当重要。苏联2/3的外汇收入依赖石油出口。上世纪80年代,里根纠集沙特等国,把石油价格压到10美元以下并长期保持,使严重依赖油气出口的苏联经济陷入全面困境,这被认为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今,很多俄罗斯人感到,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一幕,是不是将再次上演?

阴谋论二:欧佩克“排挤”美国页岩油

欧佩克由12个成员国组成,来自中东、北非、南美,肩负着全球三分之一的石油开份额。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供应组织,如果主动减产,肯定会提振油价。但这位大佬却没这样做,因为减产会流失不少市场份额。

那么,谁将受益?美国的页岩油生产商啊!于是,“阴谋论”产生了,欧佩克被认为不减产,与美国页岩油死磕。

欧佩克决定不减产,顶住国际油价! 来源:CFP

以往,美国一直大量进口沙特原油,现在美国爆发“页岩油革命”,从沙特的大客户,摇身一变成了主要竞争对手,甚至可能抢夺其在石油市场的定价主导权。

欧佩克怎能善罢甘休! 于是,利用美国页岩油的生产成本高于沙特油成本,欧佩克的“带头大哥”沙特希望通过压低油价,迫使美国页岩油生产商退出市场。

阴谋论三:沙特借机侵吞伊朗的“蛋糕”

沙特决定不减产,还有一位受害者是谁?是沙特的老对手伊朗。伊朗财政收入的50%,来源于石油出口。就算在西方国家解除其制裁的情况下,伊朗的油价也需要维持在100美元以上,才能支持其预算。

而财大气粗的沙特则大为不同,可以承受低油价带来的短期冲击。英国《金融时报》分析称,“沙特希望借低油价,侵吞其他产油国,尤其是老对手伊朗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油价下跌后最难受的国家并不是俄罗斯,而是伊朗。”

无论“阴谋论”哪家强 中国都应抓紧买油了!

“乱花渐欲迷人眼”,对于种种“阴谋论”,小编无法判断哪种说法离真相更近。

但各方专家都认为,国家油价大幅下跌的空间,已经很小了。因为产油国说到底还是要靠石油吃饭的,油价跌的太狠,产油国经济运转不了,最终还是会减产,让石油的供需关系平衡,油价企稳。

以目前的形势,小编可以确定以及肯定是的,无论这场国际油价的博弈游戏,背后有多少翻云覆雨手,对于石油消费大国中国来说,都是遇而不可求的重大利好:将节省大笔银子购买原油。

按照我国原油出口量计算,国际油价每下跌1美元,中国可节省12亿美元。这是增加中国战略石油储备的好机会!

目前,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库容,大约相当于两周的供应量,与国际能源署建议的90天石油战略储备差距不小,与美日等主要石油消费国比,更是相形见绌。

因此,必须紧紧抓住油价暴跌的机遇,以最快的速度,尽可能多的购买石油,补充中国的战略储备,保证未来的能源安全,这是中国能源战略的当务之急。?

2008年12月17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在阿尔及利亚奥兰举行的部长级特别会议上决定,每天再减产原油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石油作为主要能源来源,对于许多国家来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近日,由于全球石油供需失衡、国际油价持续低迷等原因,多个主要石油生产国家已经宣布自愿减产,这一将会对全球经济和能源市场产生全面而深远的影响。

4月3日,沙特、俄罗斯等多个产油国对外宣布,从5月份开始到2023年年底,自愿削减原油产量,总减产幅度超过每日160万桶。突如其来的联合减产,看似为近来因银行业危机陷入萎靡的油市注入强心剂,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3日随之大涨近6%。

欧佩克石油产量占比

我国一些媒体认为,多国宣布减产将进一步加剧美国的通胀,并使西方在俄乌冲突背景下对俄制裁“变得徒劳”。这代表着全球石油市场正在逐渐回归稳定,并将对整体经济产生影响。

一、石油减产意味着什么

二、石油减产的影响

一、石油减产意味着什么

对中东产油国而言,全球经济不景气,石油需求降低。这时候,中东产油国想要维持自己的利益,有两个选择:一是增产,降价,用价促量,提高总收入。二是减产,涨价,卖的少了,但更贵了。石油是不可再生,显然第二种选择更具有持久性。?

减产是指石油生产国限制或减少其石油产量,以达到稳定原油价格的目的。这次减产措施的核心指导思想来自欧佩克,而欧佩克是由包括沙特、伊朗、委内瑞拉等主要石油生产国组成的国际石油组织。实施减产意味着欧佩克主导的产油国将有意愿和能力在石油市场上掌控话语权,提高自身的议价能力。

此次石油减产决定不是一时的决定,而是产油国妥协之后的长期合作。由此可见,石油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球性的协调阶段,而减产只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全球能源市场的调整和重新平衡,才是目前引发减产背后的主要原因。毕竟,石油的产量和价格都是由供需双方效果制定的,而自愿减产只是代表着产油国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市场价格的调整,并为全球能源市场的回归平衡尽一份力量。

二、石油减产的影响

1、石油价格

根据市场的基本规律,减少供应,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由于全球石油供应的减少,市场将会更为均衡,因此油价的上涨应该是必然的,这也将为石油生产国带来更高的利润,同时也有助于支撑石油业的发展。事实上,在宣布减产的消息传出后,国际油价就出现了上涨的迹象。当然,价格的变化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需求的变化、库存的变化、汇率的变化等等。但总体来说,我们可以预期,在未来几个月内,石油价格会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2、消费国

对于消费者来说,石油价格的上涨意味着成本的增加。尤其是对于那些依赖石油进口的国家和地区,比如中国、印度、欧洲等,他们将面临更大的贸易逆差和通货膨胀压力。这是一个不利于工业制造国和石油消费国的消息。石油作为能源基础和工业原料,它的价格一上涨,工业制造成本就会跟着上涨,最后都会反映在商品价格里面。?同时,高油价也会抑制消费者的购买力和信心,从而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另一方面,高油价也可能促使消费者寻找更节能和环保的替代品,比如新能源汽车、公共交通等,从而有利于减少碳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

3、环境

从环境的角度来看,石油价格的上涨可能有利也有弊。有利的一面是,高油价会降低石油的需求和消费,从而减少碳排放和污染。同时,高油价也会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发展和使用,比如太阳能、风能、水力等。这些都是符合气候变化协议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措施。但是,有弊的一面是,高油价也会刺激一些高成本和高污染的石油生产方式,比如页岩油、油砂等。这些方式会造成更大的环境破坏和碳排放。因此,要实现低碳经济和绿色发展,还需要其他的政策和技术的配合和支持。

4、美国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所以石油价格的变化对其有重大的影响。一方面,高油价会增加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成本,导致通货膨胀上升,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受挫。另一方面,高油价也会刺激美国的页岩油生产,提高其能源自给率和出口能力。此外,美国还要考虑其在全球的地缘政治利益,特别是与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等国家的关系。因此,美国对OPEC+的减产举措表示不赞成,并呼吁增加供应以降低能源价格。

总的来说,多国宣布实施自愿石油减产,将会对全球经济和能源市场产生全面的影响。市场的波动和调整,也让石油行业数据分析师居高不下,预计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人投入到这个领域中。现在的产油国需要从过去的“追求市场份额”转变为更多元化的“调节能源供给”,不断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经济趋势,为人类的未来发展打造更合理和可持续的能源体系。

历史上哪年油价最高?

A

材料中心是通过减产影响价格,B说法错误。CD不符合题意。

欧佩克减产对原油的影响是什么?

目前,国际市场原油计量单位一般为“桶”。1桶约合159公升。以世界平均比重的沙特阿拉伯34度轻质原油计算,一吨约合7.33桶。

现代石油工业诞生后的约一个世纪里,美国始终垄断着国际石油市场。二战后,中东石油产量猛增,世界石油中心逐渐从北美转向中东。这一时期原油价格低且平稳,1945年原油标价为每桶1.05美元,1960年为1.90美元。

1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中东产油国取了减产等举措,使油价在不到3个月内从每桶约3美元猛升至约11美元,从而引发第一次石油危机。这场危机导致全球出现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18年底,伊朗政局剧变使其石油日产量从580万桶猛降到100万桶以下,打破了市场供求关系的脆弱平衡,油价从每桶13美元飙升至34美元。

1980年,伊拉克对伊朗开战,油价涨至每桶38美元(按照实际购买力,这一价格相当于目前每桶100美元以上),从而催生了第二次石油危机。

1982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开始实施生产配额制,力求“限产保价”。但这种做法导致欧佩克成员国为争夺市场份额展开价格战,油价1986年第二季度一度下泻至每桶六七美元。

1990年8月,海湾战争爆发,其间国际油价升至每桶40美元。

19年亚洲金融危机突发,欧佩克由于错误地判断形势决定增产,导致油价暴跌。1998年底国际油价跌破每桶10美元大关。

1999年3月,国际油价开始回升,2000年3月回升至每桶34美元。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油价进一步攀升。2004年以后,油价涨势一发而不可收。2008年1月2日,油价攀上每桶100美元高位。

全球原油定价体系由哪三个核心环节构成?

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于1960年,简称欧佩克(OPEC),伊拉克、伊朗、科威特等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均为欧佩克成员,欧佩克原油产量和储备量对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具有较强的干预能力.下面金投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欧佩克减持对原油的影响有哪些?

原油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受供需关系的影响,欧佩克减持意味着供应减少,一般支撑油价上涨.这也不是绝对的,欧佩克减持有主动减持和被动减持两种情况.

1、被动减持

被动减产一般出现一些突发时间,如第四次中东战争导火索爆发的第一次石油危机,OPEC国家必须禁运,期间原油价格创历史最高纪录.

因为被动减持是没有的,所以一般会大大改变基本面的供应因素,如果减持前供应相对平衡,那么被动减持后原油价格大概率暴涨.

2、积极减产

积极减产顾名思义,欧佩克考虑稳定和提高原油价格,积极减少原油产量.欧佩克原油减产协议和后期可能实时延长减产协议和扩大减产规模是自主减产.

主动减持往往出现在原油价格走弱的时期,也就是原油价格已经跌到一定程度,欧佩克为了维护成员国利益而减持.

为什么油价一直降呢

第二阶段:“七姐妹”时期。

第二阶段是1928年到13年,这一阶段由国际性的卡特尔“七姐妹”控制着石油市场的价格。开始的标志是1928年埃克森、英国石油公司和壳牌公司在苏格兰签订的《阿奇纳卡里协定》,后来美孚等另外四家石油公司也加入了这个协定。协定为了防止寡头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划分了各协议签订方的市场份额,并规定了石油的定价方式。即,无论原油的原产地,其价格均为墨西哥湾的离岸价格加上从墨西哥湾到目的地的运费。后来由于中东地区原油产量的增加,以及欧洲市场对原油定价标准的不满,增加了波斯湾离岸价与目的地运费之和的标准。

“七姐妹”通过该协定将油价长期压制在一个极低的标准,极大地侵害了石油国的利益。石油国的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对石油卡特尔组织进行了公开谴责,并开展了广泛了石油国有化运动。在双方力量的抗争下,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欧佩克)应运而生。1960年,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等五个国家表决成立了OPEC,并于13年单方面宣布收回对石油的定价权。

第三阶段:欧佩克时期。

第三阶段是13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的原油价格由欧佩克控制。欧佩克的根本目标是通过控制油价,消除不必要的价格波动,保障产油国获得稳定的石油收入,维护产油国的利益。在13年之后的10年中,欧佩克成员国逐步实现了对石油公司的国有化,并用了直接固定石油价格的策略。欧佩克以沙特阿拉伯34°轻质油油价作为基准油价,不同的石油之间有一定的差价,而欧佩克所有成员国需要放弃石油产量的自主决定权来维持这种价差体系的稳定。在此阶段,石油价格从最初的每桶3美元逐渐提升至30美元以上。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将石油利益从西方发达国家转移至石油国。这一时期,欧佩克的成员国也由最初的5个扩展至13个,与今日的规模已无太大差别。

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持续的高油价导致了石油需求量的降低和相对过剩的生产能力,加之欧佩克之外的产油国石油产量的提升,欧佩克为了保持自己在国际原油市场的份额,取了降低价格、保护份额的策略。这一时期,欧佩克首先通过与非欧佩克产油国的“价格战”维护了自身的市场份额,并迫使非欧佩克成员国妥协同意削减石油产量,欧佩克成员国内部也重新确立了配额制度。然而原油的减产导致油价再度上升,这引起了消费者的恐慌,石油贸易大量从长期合约转向现货市场。而现货市场的不断壮大,渐渐削弱了欧佩克对原油价格的影响力。

此后直至2004年,欧佩克虽然在名义上仍然取直接设定目标油价的策略,期间也对目标油价两次进行向上调整,但除去通货膨胀,目标油价并没有显著上涨。由此可见欧佩克对油价影响力的降低。

21世纪初,由于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欧佩克实际油价已远高于目标油价,其定价策略不再适应市场需求。2005年1月,欧佩克正式放弃了对石油价格的直接干预,并在其后逐渐放松了成员国之间的配额制度。这一阶段,欧佩克主动取维持石油供给市场适度紧张的战略,加之中东地区政治局势的不稳定,国际石油市场的供给一直偏紧。

虽然欧佩克提出,他们仅在确定石油价格上涨是出于供需不均衡而非投机因素时,才通过增产抑制油价上涨,但其产出的增加并不足以应对不断上升的需求,其实质已失去抑制油价上升的能力。由于欧佩克成员国的经济状况仍严重依赖于石油出口收入,在油价下跌时,成员国并不会通过减产维持油价,而是取增产这种竞争性的策略。20世纪80年代后,欧佩克对原油价格的影响力不断下滑,至今已无直接的控制能力。

第四阶段:“”时期。

第四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这一时期现货市场的交易为国际原油的主要交易形式。现货市场形成之初只作为各大石油公司相互调剂余缺和交换油品的场所,故也称为剩余市场。但在13年石油危机之后,石油交易量从长期合约市场大量转移到现货市场,现货市场的价格开始反映石油生产的成本及边际利润,具有了价格发现功能。目前,国际上有美国纽约、英国伦敦、荷兰鹿特丹和新加坡四大现货交易市场。

在现货和期货市场主导的定价体系之下,国际原油市场用的是公式定价法,即以基准的期货价格为定价中心,不同地区、不同品级的原油价格为基准价格加上一定的升贴水。

公式表达为:P=A+D,其中,P为原油交易现货市场的结算价格,A为基准价格,D为升贴水。目前有两大国际基准原油,即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价格(WTI)和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Brent)。公式定价法是将基准价格和具体交割的原油价格连接起来的机制,其中的升贴水是在合约签订时就订立的并且通常由出口国或资讯公司设定。需要注意的是,公式定价法可以用于任意合约,无论是现货、远期,还是长期合约。

历史上,WTI原油在国际原油市场上一直占据着更加核心的地位。这是由于WTI主要反映美国市场的原油供销以及库存状况。二战之后,美国在世界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话语权,并且北美地区一直是最大的原油消费区,也是重要的原油生产区,加之WTI原油的质量好于布伦特,更适于石油生产,因此WTI价格的变化能对世界经济产生更大的影响,WTI也更适合作基准原油。

不过,近年来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欧亚和中东地区对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基于布伦特的定价体系日趋完善,其影响力不断上升,目前已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基准原油。国际上近70%的原油交易均以布伦特为基准原油。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在发布的2013年度能源展望中也首次用布伦特代替WTI作为基准原油。

虽然在2013年5月,基于布伦特的普氏定价体系受到了来自欧盟委员会的调查,因为其类似于Libor的报价系统使普氏价格有被操纵的可能,即普氏价格不能公允地反映国际原油供需的基本面,市场也有猜测WTI可能借此重新树立自己的风向标地位。但考虑到普氏定价体系有现货市场庞大的交易量作为支撑,我们仍需要深入了解普氏价格体系。

普氏价格体系简介

普氏价格体系是以布伦特为基准原油的价格体系,其提供的价格包括即期布伦特(Dated Brent)、远期布伦特、布伦特差价(CFD),以及其他重要的场外交易市场的报价参考。其报价体系类似于Libor,依据主要石油公司当日提供的收市价并进行综合评估得到。

下面介绍与原油现货定价紧密相关的几种价格。

1.北海原油。

普氏价格体系所使用的布伦特原油指的是北海地区出产的原油,是布伦特、福地斯、奥斯博格、埃科菲斯克(取四种原油首字母为BFOE)的一篮子原油。在普世定价体系形成之初,布伦特原油被认为是北海原油的代表,只将其价格作为基准油价。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布伦特原油产量急剧下降,到了21世纪初,布伦特油田产量已经衰减到相对较低的水平。因此,在2002年,普氏价格体系用了布伦特、福地斯、奥斯博格(简称BFO)的一篮子油价;在2007年,又加入了埃科菲斯克,形成了BFOE。但出于习惯,我们今天仍用布伦特原油指代BFOE。

用一篮子原油作为基准原油有利于扩大基准价格的市场基础,但由于这些原油的质量不一,其中福地斯、奥斯博格的密度较小,含硫量较低,质量高,埃科菲斯克质量较低,而这些原油都可以用于远期和期货交割,这就导致BFOE的卖方更倾向于交割低品质原油,如埃科菲斯克,而非高品质原油。

为了激励卖方更多地交割高品质原油,普氏价格体系分别于2007年和2013年引入了品质折扣系数(de-escalator)和品质溢价因子(quality premiums)。品质折扣系数是指,当卖方交割的原油含硫量超过0.6%时,每超0.1%的硫分,卖方需要向买方支付60美分/桶。

与品质折价相反,品质溢价是指,在接收到较交易时所保证的品质更高的原油时,原油买方须向卖方支付作为回报的费用。对于奥斯博格、埃科菲斯克两种高品质原油,品质溢价因子是估价公布日前两个整月内,该两种等级原油与BFOE中最具竞争力的一种原油之间的净差价的50%。

2.即期布伦特。

即期布伦特是一个滚动估价,它反映估价当日起10—25天的BFOE现货价格(周一至周四的估价是估价发布当日起10—25天装运的即期布伦特现货,周五的估价是估价发布当日起10—27天装运的即期布伦特现货),此处的10—25天被称作估价窗口。由于原油的运输和储存的特性,原油的立即交割并不经常发生,这就使得原油现货市场具有一定的远期性质,估价窗口期由此产生。25天的惯例源于在实际操作中,卖方须在交割前提前25天通知买方船货的装运期。所以,虽然即期布伦特通常被认为是现货市场的价格,但它实际反映10—25天的远期价格。

最初,普氏用的估价窗口是7—15日,与布伦特原油的估价窗口一致,但其他的北海原油品种的估价窗口均长于布伦特原油。随着布伦特原油产量的下降,为了使普氏价格更贴近北海市场的惯例,普氏将估价窗口增加至10—21天。随着布伦特产量的进一步下降,于2012年6月,普氏价格体系将窗口期进一步扩展至10—25天。

另外,即期布伦特反映的是BFOE的一篮子油价,这并不是四种原油价格的代数平均数,而是通过对最具竞争力的品种赋予最大的权重而更好地反映最具竞争力品种的价格,以确保估价反映供需基本面。

3.远期布伦特。

远期布伦特是最早出现的布伦特金融工具。布伦特远期是一种远期合约,在这个合约中会确定未来具体的交割月份,但不会确定具体的交割日期。布伦特远期的报价一般是未来1—3个月,如5月会有6—8月的布伦特远期的报价,这些报价是合约确定的、针对具体交割油种的报价。

4.布伦特价差合约。

布伦特价差合约(Contract for Differential,简称CFD)是一种相对短期的互换,其价格代表了在互换期间内,即期布伦特估价与远期布伦特价格之间的市价差。普氏能源资讯提供未来8周的CFD估值,并在每周定期评估。市场上也有公开交易的一月期和两月期的CFD。

CFD通过将互换期间内即期布伦特与远期布伦特之间随机的市价差转换为固定的价差,可以为BFOE现货头寸的持有者对冲即期布伦特市场的风险,也可以用于投机。

以布伦特为基准价格的原油现货定价

依据公式定价法,原油现货的价格为基准价格加上一定的差价。在普氏价格体系中,基准原油为布伦特,基准价格为即期布伦特,现货价格在基准价格的基础上,除了要加一个合约规定的差价外,还要加上现货升水或减去期货升水。其中,期货升水或现货升水的数据由CFD市场提供。

例如,一宗交易确定的升水为1.00美元/桶,交易确定在一个月之后完成,则在今天这个时点,这宗交易的现货价格(在今天这个时点,该价格为远期价格)为当前的即期布伦特价格加上对应期限的CFD差价,再加上1美元升水。

实际上,现货布伦特的远期价格,即远期布伦特,就是由即期布伦特加上对应期限的CFD差价得到的。因此,上述定价方法也可以理解成现货布伦特的远期价格加上不同品种的差价。利用即期布伦特和CFD的报价信息,就可以得到现货布伦特的远期价格曲线。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品种的原油有不同的估价窗口和平均计价期(习惯上,原油现货在装船后的一定期限内定价,这段期限的平均值称为平均计价期),故普氏价格体系针对不同的原油品种,提供了相应期限的即期布伦特价格。不同品种的对应期限如表1所示。以地中海品种为例,普氏价格体系会为每笔交易提供即期布伦特13—28日的价格,加上这笔交易对应的CFD价格,再加上一定的差价,就得到了这笔交易的现货价格。

另外,伦敦国际石油(IPE)的布伦特期货合约交易量大,也常被用作基准价格。布伦特期货合约到期交割时,是根据布伦特指数进行现金交割的,而布伦特指数是根据远期价格得到的指数。也就是说,布伦特期货的价格会收敛于布伦特远期的价格,而非布伦特现货的价格。

虽然布伦特期货合约并不进行实物交割,但持仓者可以通过期货转现货(EFP)将该头寸转化为现货头寸,即远期头寸或25日现货头寸。EFP的价格是由互换双方决定的。EFP将布伦特的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联系了起来。

普氏价格体系提供了EFP的远期价格估值,反映了对应交割月份期货和远期之间的差价,联系了期货和远期市场。因此,以布伦特期货价格作为基准价格的现货价格等于期货价格加上EFP差价,加上对应期限的CFD差价,最后再加上合约规定的差价。

首先,1999年年初,加油站的汽油售价在每加仑1美元以下,石油成交量也较低,现在汽油每加仑平均价格为2.66美元,去年同期是3.45美元。原油价格已下跌近60%。

过去十年来,美国能源热潮让原油供应过剩,欧佩克表示不减产,沙特也不愿意通过削减产量来平衡市场,而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全球石油需求放缓,而供应仍在增长。

供过于求的情况可能由于伊朗核协议而继续被放大,伊朗大幅提高产量,这可能会让沙特不减产生产,即便油价下跌到很低,沙特也能够继续生产,并且有足够财政后劲。

伊朗有些不同,伊朗财政没有沙特灵活,需要更高的价格来维持盈利。凭借低廉价格,沙特可以盈利。

其次,油价会下跌到多少美元。15美元听起来有些疯狂,但一些劣质原油加工已接近这个水平,例如加拿大西部原油,较重较粗的原油目前交易范围在20美元以内。

考虑到季节性因素,夏天炎热,驾驶数量减少,能源需求进一步放缓,压低价格。有一些基金投资者减持能源类股,因为去年油价是每桶100美元,有的石油股票价格近一年下跌超过四分之一。

再次,国际能源局数据显示,原油供应继续增多,预期原油价格或进一步下降。

综合以上分析,全球原油供应大于需求,原油价格或进一步下行,对全球消费者来说是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