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油价定价权的意义

2.七月油价上涨的原因

3.中国油价与国际油价的区别,以及原因

4.怎么分析现货原油价格的涨跌?

油价调价的时间_油价调整时间确立

这话是美国前卿亨利·基辛格说的。与《石油战争》相得益彰《石油战争》的作者威廉·恩道尔在该书中文版前言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此言总结了美国的强权哲学,至少是那些躲在幕后决定着美国外交和国内政策的少数精英人物的强权哲学。无独有偶,《石油真相》的作者童媛春也把基辛格的这番表态放在其著作的前言当中,并说这段上世纪70年代的名言,自其1990年涉入国际石油行业后便深刻地印入脑海。作者对这番话的思考与理解贯穿于《石油真相》当中,并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历悟出了一个道理:现代人类世界的核心利益构架由现行的国际政治体制所支撑,而国际政治的核心问题是经济问题,经济问题的核心问题是金融问题,金融问题的核心问题是问题,问题的核心问题是能源问题,能源问题的核心问题则历史性地选择了石油———这个被人类既恨又爱且离不开的尤物———来构建解决通道。上述问题链条纽带一旦风险失控,人类付出的代价除了金钱就是鲜血,特别是石油行业更是踩着尸骨走到今天。《石油真相》的思路与《石油战争》的逻辑似乎异曲同工,均触及了强权争霸世界的驱动力———对石油的绝对控制。不过《石油战争》一书更偏重政治、军事以及外交博弈,从国家间的折冲樽俎、刀兵相见中梳理出一条石油主导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脉络,而《石油真相》则从一个专业人士的视角出发,引导读者纵览石油工业发展之全貌,并聚焦于国际油价行情大涨大跌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令读者不再困惑于报纸上那些肤浅而泛泛的解读。解读油价需要全新的认知工具《石油真相》一书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认知工具———“石油六元素理论”。在全方位的观察角度上,以苍鹰般的观察力对石油进行全角度的审视,为解读油价涨跌的真正原因提供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实践性、建设性的理论基础和认知工具。根据作者的归纳,石油六元素首先包括元素、生产加工元素和服务元素,构成了石油行业中传统的上游、中游、下游环节,其次还涵盖商贸、物流、金融三个元素。由于很多人将目光只投在前三个元素之上,并以为所有涉及到石油的问题都能从这三个环节找到答案,因此做出了对石油价格的片面解读和预测。而探究油价波动的真正原因,是离不开对后面三个元素的认识与分析的。把石油六元素理论应用于实际,就会发现导致油价大幅波动的深层次原因。在作者看来,元素是撬动世界的万源之本。应该看到的是,人类对于地球石油的认知程度还很低,虽然这种是有限的,但随着勘探能力、开能力、炼油能力的提升,以及全球节能运动的兴起,石油在今后几百年甚至更远的未来中,满足人类需求应不成问题。此外,生产加工元素是石油价值实现的次基础环节(基础环节是的勘探和开),服务元素是石油价值达到现金实现的保证,商贸元素是套利的冲动来源,物流元素是实现价值的通道。而金融元素令石油超越了其本身的使用价值,国际投机者通过博弈实现套利,可以说是上的宝石。回顾整个油价增长的历史,就可以看到实际上价格波动的因素就是金融套利因素。有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国际石油金融期货市场的虚拟交易量要比实货交易量大出8到9倍(正常范围应在3倍之内),金融套利己使价格规律脱离了原有的供给和库存关系。国际油价定价权在谁手中国际油价到底谁说了算?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世界。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所代表的供应国吗?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消费国吗?手里有钱就能掌握定价权吗?答案统统不是。《石油真相》提出了“超级经济体系”这样一个概念。人们通常将美国称作超级大国(superpower),但“超级大国”的地位建立在“超级经济体系”(supereconomy)的基础之上。这个超级经济体系对于油价定价的支撑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一是国际金融信用体制,二是支付结算体制,三是计价计量体制,四是质量管理体制,五是国际法律保护下的文化导向机制。美国在这五个方面全都处于领导地位,很大程度上导致国际石油市场受美国利益驱使,并为美国利益服务。事实上,二战后美元在世界上确立起来的主导地位,特别是13年美国和中东产油国就排他性地使用美元结算石油交易达成协议,决定了美国在石油定价权上独一无二的话语权。值得注意的是,前四个方面都有一定的标准和一些硬性规则,逼迫没有主导权的群体或国家无奈屈从,但也很容易引起国际社会的不满和反对。隐藏更深、效果更好的则是席卷全球的美国文化。透过美国的消费文化,激发全球消费者参与到与石油相关的一切消费活动之中(最明显的莫过于美国的汽车文化,比较隐蔽的如纸尿裤和瓶装水),迫使全世界离不开石油,也就离不开与之紧密相连的美元。由此看来,学会对美国消费文化说“不”,从根本上说其他国家对争取石油定价权来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作者小传童媛春:笔名清华顽童。实战型国际学者。198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0年加入美国安然公司,1995年进入美国PVM石油经纪集团,1996年后长期从事国际研究、管理、贸易、投资和咨询工作,现任香港联中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拥有20多年的石油等国际业务发展和开拓经验。倡导在领域创新性、前瞻性、实践性和建设性的理论研究。《石油真相》童媛春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

国际油价定价权的意义

4月下旬,国内生猪市场,受情绪看涨,猪价持续走高,养殖户出栏亏损明显改善,市场呈现“破7冲8”的表现,但是,行情上涨仅是昙花一现,最近两日,猪价走势“变脸”,市场呈现“坠地”的表现!在鸡蛋市场,本月蛋价偏强运行,零售市场蛋价普遍涨入“5元时代”,批发市场蛋价冲高4.8~4.9元/斤,但是,临近五一,蛋价走势偏弱,市场呈现明显回调的表现,不过,随着供需博弈,目前,蛋价“滞跌”现象明显,市场仍有一定的支撑。而在成品油市场,此前油价大幅上扬,居民用车成本大幅提升,随着新一轮油价调整在即,汽油跌价基本确立!

那么,市场发生了啥?具体分析如下:

一、猪价“坠地”!

据猪价数据显示,4月28日,生猪出栏均价维持在14.57元/公斤,猪价下跌0.32元,最近两日,屠企报价累计下跌0.6元,猪价降幅达到了3.98%,市场呈现大幅回调的态势,猪价“坠地”,养殖户出栏亏损压力进一步显现,市场情绪较差,猪价仍有进一步下跌的态势!

据机构分析,此前,猪价强势反弹,支撑猪价上涨的因素,一方面,受下游市场屠宰场逢低抄底的情绪升温,叠加,二次育肥现象,下游市场有集中备货的预期;另一方面,生猪出栏亏损明显,市场认亏出栏情绪转弱,集团化猪企控量出栏,生猪市场出栏锐减!

因此,在情绪看涨下,养殖端扛价惜售,猪价逆势走强,但是,随着生猪价格的走高,屠宰场抄底情绪降温,二次育肥情绪逐步谨慎,而在需求方面,临近期,下游市场集中备货不及预期,消费颓势凸显,屠企下游订单减少,开工率震荡回落!而在供应方面,生猪价格走强,带动了市场认亏出栏的情绪,养殖端出栏积极,国内南北地区,屠宰场收猪通畅,多地屠企停的现象大幅提前,部分地区屠宰场有退的现象,市场情绪悲观,猪价仍有进一步下挫的风险!

二、蛋价“滞跌”!

临近五一,近期,蛋价呈现滑坡下跌的态势,在笔者的家乡,4月中旬前后,普通褐壳鸡蛋价格涨至5~5.1元/斤,目前,价格回落至4.7元/斤左右!从机构报价来看,产销市场,蛋价短暂冲高4.83~4.88元/斤,最近一周,蛋价呈现偏弱调整的趋势,目前,产区鸡蛋报价徘徊在4.6元/斤,价格呈现偏稳的表现,而销区市场蛋价徘徊在4.71元/斤,环比前一日上涨0.01元!

国内产销市场,蛋价呈现“滞跌”的表现,此前,蛋价冲高回落,根源在于销区市场鸡蛋走货缓慢,市场缺乏明显备货的表现,叠加,南方地区,气温回升,天气潮湿,鸡蛋储存霉变的风险较大,养殖端顺势出货,需求端缺乏支撑,蛋价震荡下行!

但是,个人认为,短期内,蛋价仍有支撑!一方面,由于本月新开产蛋鸡主要受去年11~12月份补栏鸡苗影响,去年底,受饲料价格大幅上涨,蛋价走势偏弱,养殖户补栏鸡苗的积极性下降,本月新开产蛋鸡数量环比下降2.5%左右。叠加,近期老鸡淘汰积极性转强,受节日需求提升,淘鸡需求提升,老鸡淘汰增加,国内经产蛋鸡存栏偏少,鸡蛋产能受限!

另一方面,在需求跟进方面,受节日情绪升温,下游需求逐步改善,食品厂以及电商走货加快,终端市场居民购热度升温,鸡蛋走货仍有支撑!

因此,短期内,蛋价底部支撑较强,价格缺乏进一步下挫的压力,但是,进入节后市场,随着需求降温,天气进一步回暖,养殖端不敢贸易囤货,蛋价仍有进一步回调的压力!

三、汽油跌价确立!

在国内汽柴油市场,年内汽柴油价格呈现“3涨3跌2搁浅”的表现,涨跌折扣后,普通汽油价格上涨370元/吨,柴油价格上涨355元/吨,折合升价上涨0.29~0.35元,居民出行成本大幅上涨,加满50升普通汽油,年内要多花14.5~17.5元!

4月28日24时,油价即将迎来第9次调价的窗口期,按照本轮计价周期原油变化率,油价跌价确立,原油变化率降至-3.16%,折合汽柴油价格下跌135元/吨,折合升价下降0.11元左右!

目前,在国际原油市场,截止发稿前,美国轻质原油价格74.58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价格77.9美元/桶,国际油价呈现涨跌拉扯的表现,价格以震荡偏弱为主!

据机构分析,目前,国内油价呈现多空博弈的态势,一方面,OPEC+坚定削减石油产能的,原油供应偏紧,支撑油价处于高位;另一方面,欧美经济压力不减,美联储仍有加息的预期,这也打击了全球经济恢复的信心!因此,基于市场博弈,个人认为,油价短期内或难以呈现“单边”涨跌的表现,价格或将呈现高频震荡的态势!

七月油价上涨的原因

石油已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商品,它内涵太多金融因素和政治因素。因此,石油问题绝不是一个单纯的商品问题,石油市场绝不是一个单纯的商品市场,拥有油价的定价权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石油定价和交易货币的多元化是必然的趋势。中国必须建立石油交易的“中国市场价格”,确立中国自己合理的石油金融战略。国家应鼓励更多企业进入国际石油金融市场,积极尝试石油交易人民币结算,即“石油人民币”结算,逐步建立石油期货市场等措施,以有效应对油价的波动。

中国油价与国际油价的区别,以及原因

七月油价上涨国际油价飙升逾4%,WTI原油涨4.6%,收于46.64美元/桶,创近一周以来最高收盘价;布伦特原油上涨4.8%,收于48.205美元/桶。油价昨日为何飙涨呢?

1、OPEC月报上调原油需求

昨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报告显示该组织的原油生产与需求可能在下半年趋于平衡,且2017年则会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同时非OPEC产油国产量料将继续下滑,原油基本面收紧有助于油价实现反弹。沙特能源部长法力赫表示,目前原油需求稳健,油价不应低于50美元。

2、空头回补油价技术性反弹

因在触及两个月低位后,投资者回补空头头寸,市场出现技术性反弹。

3、EIA能源报告也利好油价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周二(7月12日)在其发布的短期能源报告中,将2016年全球原油日均需求增长预估下调1万桶至144万桶。同时将2017年全球原油日均需求增长预估上调2万桶至149万桶。

此外,EIA还将2016年美国汽油需求预期下调0.4%至929万桶/日,且将美国2017年原油产量预期从819万桶/日上调至820万桶/日。

总结:投资者回补空头头寸,原油市场出现技术性反弹。同时,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美国能源协会(EIA)均发布对油市较为乐观的报告。虽然API原油库存意外大增,不过并未撼动此前油价确立的涨势,致使油价飙升逾4%。日内原油价格恐下行至46美元附近受震荡上行,且EIA库存再度公布,原油价格恐将再度波动,建议投资者应谨慎为主。

怎么分析现货原油价格的涨跌?

在2004年即将走进历史的时刻,许多国家的研究机构像往年一样都纷纷发表报告,分析2004年世界经济的基本态势,并展望2005年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应该说2004年世界经济的发展轨迹比经济学家早期的预测还要好些,在众多不利因素的作用下,其经济表现仍可圈可点,让世人欣喜;与此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概括地说,2004年世界经济呈现以下较为突出的特点:

一、世界多数地区和国家经济强劲复苏,其经济表现普遍好于上年,使世界经济处于周期性高点

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世界各国和全球经济表现的重要综合指标,从各方的预测分析看,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高于4%。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10月联合召开的年会上,与会代表普遍认为,近一年来全球经济趋于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会前曾预测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高达5%,高于4月预测值的4.6%,是30年来的最高增速,与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4.75%的预测值相接近。世界银行11月16日发布的《2005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其预测值为4%,虽低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但认为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强劲,呈现同步性复苏和增长:首先看美国,从2002年下半年起,在超低利率和大幅度减税等政策的刺激下,美国经济重新走上复苏之路,其经济增幅逐年提升。2004年美国的增长率将超出4%,美国在7月30日公布的年中预算回顾报告中预计,今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高达4.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8月的预测为4.5%,世界银行11月的预测值为4.3%。其次看日本,日本经济在2002年步入周期性回升,但其反弹力度不强,2003年日本经济持续复苏,取得了2% 的增长,世界银行预测2004年日本经济增长率为4.3%,大大高于日本央行3.1%的预测值。这使人们联想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去年底曾做出的预测,亦即2004年全球多数国家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唯有日本经济可能出现反复,经济增长率降为1.4%。但今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多次调高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尽管目前各方的预测值不尽相同,但日本经济好于上年己成定局,日本认为它的经济“正以稳健的步伐复苏”。再看欧盟,欧盟经济虽然摆脱了上年零增长的疲软状态,但与美、日相比仍有逊色,由于高昂油价和强势欧元的双重挤压,下半年的经济增长率低于人们的预期,为此,欧洲央行和欧盟己下调了其增长率,全年经济增幅约在1.8—2%之间,在世界经济三强中的排序,欧盟仍陪敬末席。

从对世界经济的上拉作用看,除美国外主要是中国。中国经济在宏观调控和局部降温形势下,仍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业绩,保持了“快、好、稳”的发展态势,经济增长率高于9%,没有出现有人所说的中国经济将会“硬着陆”的局面。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更加突出和重要,中国经济现已成为预测亚洲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不得不考虑的要素。实际表明,近两年来,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只有美国和中国。由于美、日、欧及中国经济总量基数大又表现不俗,使全球经济总量在年内增加了数以千亿美元。除中国外,包括印度等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大国仍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因此,2004年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经济增速仍高于发达国家。世界银行《2005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认为,2004年可望成为14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最高的一年,预计增长率为6.1%,其中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高达7.8%,南亚次大陆为6%;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为4.7%;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为3.2%;中东和北非地区为4.7%。在发展中国家中,东亚地区仍一枝独秀,受到国际社会的瞩目,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东亚的强劲增长属于出口拉动型,特别是本地区众多国家对中国的出口日趋增多。二是受益于全球整体经济复苏的拉动。三是世界高科技出现周期性反弹,对高科技产品,特别是数码电器产品需求增加。四是东亚国家加速融入区域经济和全球经济的步伐,进一步拓展了对外经贸合作更为广泛的空间。俄罗斯于1999年扭转了经济负增长的局面,此后五年因原油出口增多、原油价格见涨、居民实际收入增加、居民消费需求出现积极变化,使其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6.7%,其中2003年为7.3%,2004年上半年达7.4%,全年仍可超过7%。

世界经济进一步普遍好转和复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在因素的作用,也有外部因素的拉动。其共性因素是得益于“六个增加”,即国内消费需求增加;对外产品出口增加;工业生产增加;企业利润增加;工业设备投资增加;区域经济整合数目及其力度增加。

二、全球贸易急骤攀升,双边和多边贸易依然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据世贸组织公布的统计数据,全球贸易额增长率,2001年为2.5%,2003年为4.5%,2004年预计为7.5%。联合国贸发会发表的2004年度世界贸易和发展报告指出,2003年全球商品生产和贸易普遍恢复增长,2004年全球贸易将继续加速增长,可望达到20世纪90年代末的水平。全球贸易迅速回升的导因,首先是由于美国人己经成为全球的终极消费者,美国的消费能力远远超出美国的生产能力,两者间的缺口是由那些生产能力远远超过国内需求的国家来补充的,美国一年花费一万多亿美元从这些国家进口各种各样的消费品,换言之,这些国家源源不断地给美国人送去吃的、穿的和用的。其次是中国入世三年来不断降低关税税率和减少非关税壁垒,加上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进而导致农矿原料及设备等进口的大幅增加。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等在对美国出口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其经济的恢复与增长主要依赖对中国出口的增加。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跃居世界第三位,贸易总额达到1.1万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2500多亿美元,这种增长幅度在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也是罕见的,实践表明,中国己从所谓的潜在的贸易大国成为现实的贸易大国。可以说中国经济的良好运行及进口的大幅增长,为许多国家的企业创造了商机,增加了就业机会,进而拉动了其经济增长。

全球贸易虽然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但制约全球贸易发展的因素并不少,主要表现为主要发达国家之间在国内消费需求方面仍存在巨大差异;主要经济集团之间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正在加剧。这两大因素导致了以反倾销、反补贴为主要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据世贸组织的统计数据,自1995年世贸组织正式运作至2004年6月以来,各成员方共发起了2537起反倾销调查,预示着世界进入了贸易摩擦的多发期。贸易摩擦增多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下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贸易摩擦不仅体现在发达国家之间,也表现在发展中国家之间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但当前的国际贸易冲突与矛盾仍主要发生在贸易大国之间,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贸易大国,自然成为其他国家反倾销、反补贴的重要对象。但国际经验表明,美、欧、日之间的所谓“贸易战”虽然此起彼伏,但从未中断相互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国际贸易总是在摩擦与斗争中寻找国家利益的平衡点,推动国际贸易不断向前发展。因此,对其他国家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反补贴,我们必须理智地加以应对,保持平常心态,而不要把贸易摩擦政治化和情绪化。

三、国际资金流量增多,外国直接投资处于恢复性增长

外国直接投资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200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达到1400亿美元的高点,但在此后三年,外国直接投资逐年减少,2001年下跌41%,2002年下降17%,2003年又减少了18%,只有5600亿美元。主要原因是各国经济不景气及投资安全系数下降,使投资欲望不振,2003年流入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较上年锐减25%,仅为3670亿美元,而发展中国家吸纳的外国直接投资则同比增长了9%,共计达1720亿美元,但其分布不均,亚太地区发展中经济体为1070亿美元,其中中国为530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吸收国。

联合国贸发会议9月22日发表的《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认为,2004年外国直接投资开始复苏反弹,预计外国直接投资在亚太地区和中东欧地区等将会持续上扬,尤其流入中国、印度和波兰等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将出现攀升之势。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美国仍为世界第一大投资国,2003年为1520亿美元,欧盟和日本则有所减少。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两大变化,其一是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正在成为资本输出国,2001—2003年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比例维持在7%左右,2003年,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累计为8590亿美元,约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存量的10%。预计2004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将超过7000亿美元,但仍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其二是外国直接投资逐渐向服务业倾斜,而对制造业的投资则呈下降趋势。20世纪70年代初,外国直接投资在服务业领域仅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25%,1990年增至50%,目前则上升为60%以上,制造业所占比例己下降至34%。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转向服务业,体现了服务业在整体经济中地位的提升,为此,世界各国己纷纷放宽了外国直接投资进入服务业的规定,允许外国直接投资进入以往只对国内开放的服务行业。尽管2004年国际资金流量增多,但许多国家仍在继续改善投资环境,以满足投资者的三性要求,即安全性、获利性、变现性。因此,争取更多国际资金的流入以弥补发展资金不足的缺口,依然是各国所追求的目标,争夺资金的竞争将更为加剧。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发展和推进

尽管世界银行分析指出,全球在新的贸易体制下可望通过自由贸易,发达国家每年削减3000亿美元对农业的补贴将会每年给予全球的贸易总收入增加5200亿美元。但这一诱人的“大蛋糕”,并没有消除各成员方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导致2003年7月坎昆会议以失败而告终。2004年8月,147个成员虽然己就“多哈回合”的主要议程达成了框架协议,但距离完成新一轮全球多边贸易谈判,尚需走很长的路程,在2005年1月结束“多哈回合”已是无法实现的愿望和目标了。

全球多边贸易谈判进展迟缓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避免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因此,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现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以双边和多边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和建立自由贸易区为主要形式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从而把国际经贸合作关系推向了更高的高度及更广的广度。区域内贸易现已占全球贸易总额的50%,其中欧盟相互间的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70%,北美自由贸易区为40%,而亚洲区域内贸易仅占20%。这表明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较为缓慢,使亚洲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处于不利地位。为此,进入21世纪以来,亚洲特别是东亚在各国共同推动下,加快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东盟自由贸易区及东盟经济共同体、“10+3”合作、“10+1”合作以及中、日、韩三方合作对话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尤其是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通过实施“早期收获”安排及分两阶段全面取消所有关税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发展,表明双方之间的经贸合作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近两年来,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扩大了对中国的出口贸易,而对欧美的出口份额却明显下降。2004年双边贸易总额已提前一年实现了1000亿美元的目标。随着中国经济继续健康发展及东亚各个经济体之间日趋增大的互补性,东亚乃至亚洲仍有进一步增加对中国出口的空间。东盟秘书长王景荣认为,到自由贸易协定完全落实之际,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总额将高达1400亿美元。届时,东亚内部贸易所占比例将会明显上升。

世界经济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各国面对的经济问题千差万别,有的经济增长低迷,有的经济增长过热;有的通货紧缩,有的通货膨胀;有的消费需求旺盛,有的消费需求乏力,等等。世界经济也向来是在光明中有暗点,在黑暗中有亮点,2004年世界经济形势同样如此,既有喜讯又有忧虑。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2004年9月11日刊登了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滕的一篇文章:《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未来风险》,此文集中阐述了世界经济面临的五大风险,亦即美国经常账户赤字急剧上升、美国财政预算失控、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经济增长过热可能导致硬着陆、石油价格继续高涨。伯格斯滕所说的五大风险的确是制约2004年世界经济发展的五个重要因素,如果处理不好,应对失误,也将影响2005年世界经济发展的走势。此文所说的五大风险,美国就占居了前三个。美国2004财政年度的赤字为4130亿美元,美国的进口是出口的两倍,其贸易赤字高达6000亿美元。美国“双赤字”问题空前恶化,又使美元外于长期贬值态势。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分析,美元贬值有利于美国扩大出口、纠正贸易失衡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财政赤字增加及国民储蓄下降,又迫使美国加速向外举债,因而使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由于美国的外债绝大部分是以美元计价的,因此,美元贬值实际上意味着债务负担的减轻,并使其他国家购买的美元债券受损失。由此可见,美元贬值对美国具有多重意义,这就是美国口头上说要“维持美元的强势地位”,而实际上任由美元贬值的原因。由于财政赤字大幅度上升,又势必引起利率不断上升。因此,从2004年6月起美联储己四次调高联邦基金利率,将其利率从1%提高到2%,并有继续加息的空间。利率不断上调势必增加企业生产成本,进而影响消费和经济增长。然而,美国经济存在的种种问题目前还没有使美国经济脱离基本正常的轨道。但如果美元继续贬值将会动摇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它所取的任何经济政策对其自身和其他国家都会产生正反两面作用,如果美元反弹升值,进口进一步增加,贸易赤字继续窜升,美国就会取更加严厉的市场保护措施,其他国家对美出口就将面临更多的困难。美元汇率走向是一个利弊权衡的问题,因此,尽管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早就美元汇率问题,取得了“汇率过度波动和无序运动不利经济增长”的共识,但美元仍处于弱势状态,欧盟与日本尽管批评美元贬值,而至今并没有取联合干预行动,这说明弱势美元尚未对美国、欧盟、日本经济造成致命性的打击。2005年,美国将从何处着手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推动其经济持续发展,仍有待观察。格林斯潘认为,美国减少财政赤字是降低巨额经常项目赤字的最好方法,而减少国内投资和压低消费等其他选择都不是积极的长期措施。为此布什宣称在其第二个任期内,将把联邦财政赤字削减一半,但目前尚缺少可行的有效应对措施。上述美国存在己久的三个老问题在2005年仍难以发生根本性的逆转。

伯格斯滕提出的第四个所谓“中国经济因素”,即中国经济过热,宏观调控可能导致中国经济硬着陆,进而影响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实际上没有成为现实。相反2004年中国的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继续对世界经济发展发挥着拉动作用。然而,仍有人预言2005年中国经济将会出现硬着陆,这一预言也难以变成为现实。国际社会把“中国经济因素”作为分析与预测世界经济的要素,这是一件好事,表明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

至于第五个风险—石油价格上涨问题,的确是2004年乃至2005年国际社会关注的大问题。农矿原料,特别是油价上扬对世界众多国家经济发展造成冲击和威胁,油价上涨是多种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国际原油市场供求关系紧张;美国商业原油库存数量变动;国际突发影响原油正常供应;原油期货市场投机活动,等等,因而促使每桶原油价格曾一度突破55美元的大关。但总体看,由于石油交易主要是以美元支付,美元大幅贬值,使实际油价基本上处于尚可承受的价位区间,因此,油价上涨对石油消费国及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大。自12月以来,国际市场油价趋于下滑。然而,国际社会对2005年油价是继续上浮抑或下调,其看法依然不尽相同。基于越来越多的石油消费国取节约能源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加上石油供求关系出现缓解迹象以及油价上涨过猛、过高对其产油国也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预计2005年国际油价可能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

鉴于上述分析,2005年世界经济仍将持续增长,国际贸易继续扩大,国际资本流量继续增多,国际经贸合作继续拓展,各国对自身存在的经济瓶颈将进行政策性的调整,以应对内外部环境面临的各种挑战,以降低经济发展的成本和代价。因此新的一年里,世界经济将会持续增长,但与2004年相比,有的主要经济体增长速度将略有减缓。全球经济增长率有可能降至4%以下。美国经济存在已久的三个老问题及美联储将继续取的加息措施,预计将使美国经济增长率减至3.7%左右;欧盟三分之二的贸易集中在其内部,使用欧元交易,因而受美元贬值的影响不大,在德国经济进一步复苏的带动下,欧盟经济甚至可能将略好于2004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测欧盟的经济增长率将从上年的2%上升为2.5%;日本经济开始步入自律性复苏阶段,其经济增长率有可能稳定在2—3%之间。俄罗斯作为经济转轨国家由于油气价格低于上年,其经济增长率也将有所放缓。亚、非、拉三展中群体中,拉丁美洲由于出口增加和原料价格上涨,拉动经济已连续两年好转,但出口产品附加价值低、国民储蓄率纸,因而难以确立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同时政局较为动荡,因此,其经济复苏只是陷入低谷后的恢复性反弹,与2004年相比,经济增幅将减少一个百分点左右。非洲大陆内在过去五年间年均经济增长率为3.1%,低于人口增长率,贫困问题依然是所面临的主要挑战。这一点与东亚地区不同,在过去五年间,东亚的贫穷人口减少了2.5亿人,中国、越南和泰国等国家在改善人民生治和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了国际社会公认的变化。由于非洲大陆加速推动内部改革和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国家内乱及地区冲突减缓,因此经济增幅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动,仍可维持5%左右的经济增速,但由于经济总量甚微,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有限。亚洲经济前景看来将依然光明,整体经济增长率大体维持在6.5%左右,其中南亚在印度的带动下,将取得6%左右的经济增长,东南亚将略高于5%。东北亚、东南亚、南亚经济的同步强劲增长,将进而带动亚洲内需的增强,使其整个亚洲地区经济持续增长,并增强区域内经济的进一步整合。

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2004年12月中央、院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给出了正确的客观结论,会议明确指出,总的看,和平、发展、合作是形势的主流。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发展趋势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总体上还是机遇大于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只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认真贯彻和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主要任务,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就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继续对世界经济发挥可持续的积极推动作用。

一、上升线势行情:

1、二颗星。上升行情中出现极线的情形即称为二颗星。三颗星,此时原油上涨若再配合成交量放大,即为可信度极高的买进时机,石油是必再出现另一波涨升行情。

2、跳空上扬。在上涨行情中,某日跳空拉出一条阳线后,即刻出现一条下降阴线,此为加速石油上涨的前兆,投资人无须惊慌抛出持股,炒原油必将持续前一波涨势继续上升。

3、下降阴线。在涨升的途中,出现如图般的三条连续下跌阴线,为逢低承接的大好时机。当第四天的阳线超越前一天的开盘价时,表示买盘强于卖盘,应立刻买进以期超石油扬升

4、上档盘旋。原油随着强而有力的大阳线往上涨升,在高档将稍做整理,也就是等待大量换手,随着成交量的扩大,即可判断另一波涨势的出现。上档盘整期间约6日至11日,若期间过长则表示上涨无力。

5、并排阳线。持续涨势中,某日跳空现阳线,隔日又出现一条与其几乎并排的阳线,如果隔日开高盘,则可期待大行情的出现。

6、超越覆盖线。行情上涨途中若是出现覆盖线,表示已达天价区,此后若是出现创新天价的阳线,代表行情有转为买盘的迹象,原油会继续上涨。

7、上涨插入线。在行情震荡走高之际,出现覆盖阴线的隔日,拉出一条下降阳线,这是短期的回档,原油必上涨。

8、三条大阴线。在下跌行情中出现三条连续大阴线,是原油隐入谷底的征兆,行情将转为买盘,原油上扬。

9、上升三法。行情上涨中,大阳线之后出现三根连续小阴线,这是蓄势待发的征兆,原油将上升。

10、向上跳空阴线。此图形虽不代表将有大行情出现,但约可持续七天左右的涨势,为买进时机。

二、反弹线势行情:

1、反弹线。在底价圈内,行情出现长长的下影线时,往往即为买进时机,出现买进信号之后,投资人即可买进,或为了安全起见,可待候行情反弹回升之后再买进,若无重大利空出现,行情必定反弹。

2、舍子线。在大跌行情中,跳空出现十字线,这暗示着筑底已经完成,为反弹之征兆。

3、阴线孕育阳线。在下跌行情中,出现大阴线的次日行情呈现一条完全包容在大阴线内的小阴线,显示卖盘出尽,有转盘的迹象,原油将反弹。

4、五条阴线后一条大阴线。当阴阳交错拉出五条阴线后,出现一条长长的大阴线,可判断"已到底部",如果隔日开高盘,则可视为反弹的开始。

5、二条插入线。此图形暗示逢低接手力道强劲,原油因转盘而呈上升趋势。

6、最后包容线。在连续的下跌行情中出现小阳线,隔日即刻出现包容的大阴线,此代表筑底完成,行情即将反弹。虽然图形看起来呈现弱势,但该杀出的浮码均已出尽,原油必将反弹而上。

7、下档五根阳线。在底价圈内出现五条阳线,暗未逢低接手力道不弱,底部形成,原油将反弹。

8、反弹阳线。确认原油已经跌得很深,某一天,行情出现阳线,即"反弹阳线"时,即为买进信号,若反弹阳线附带着长长的下影线,表示低档已有主力大量承接,石油将反弹而上。

9、三空阴线。当行情出现连续三条跳空下降阴线,则为强烈的买进信号,炒原油即将反弹。

10、连续下降三颗星。确认原油已跌深,于低档盘整时跳空出现连续三条小阴线(极线),这是探底的前兆,如果第四天出现十字线,第五天出现大阳线,则可确认底部已筑成,原油反转直上

三、下跌线势行情:

1、覆盖线。原油连续数天扬升之后,隔日以高盘开出,随后买盘不愿追高,大势持续滑落,收盘价跌到前一日阳线之内。这是超买之后所形成的卖压涌现,获利了结股票大量释出之故,原油将下跌。

2、十字线。在高价圈出现十字线(开盘收盘等价线),并留下上下影线,其中上影线较长。此情形表示原油经过一段时日后,已涨得相当高,欲振乏力,开始要走下坡,这是明显的卖出讯号。

3、阴线孕育于较长阳线内。经过连日飚涨后,当日的开收盘价完全孕育在前一日的大阳线之中,并出现一根阴线,这也代表上涨力道不足,是原油下跌的前兆,若隔天再拉出一条上影阴线,更可判断为原油暴跌的征兆。

4、阳线孕育在较长阳线内。原油连续数天扬升之后,隔天出现一根小阳线,并完全孕育在前日之大阳线之中,表示上升乏力,是暴跌的前兆。

5、孕育十字线。亦即今日的十字线完全包含在前一日的大阳线之中的情况。此状态代表买盘力道减弱,行情即将回软转变成卖盘,炒石油下跌。

6、最后包容线。当原油持续数天涨势后出现一根阴线,隔天又开低走高拉出一根大阳线,将前一日的阴线完全包住,这种现象看来似乎买盘增强,但只要隔日行情出现比大阳线的收盘价低,则投资人应该断然释出持股。若是隔日行情高于大阳线的收盘价,也很有可能成为"覆盖阴线",投资人应慎防。

7、跳空。所谓跳空即两条阴阳线之间不互相接触,中间有空格的意思。连续出现三根跳空阳线后,卖压必现,一般投资人在第二根跳空阳线出现后,即应先行获利了结,以防回档惨遭套牢。

8、下影线过长。原油于高档开盘,先前的买盘因获利了结而杀出,使得大势随之滑落,低档又逢有力承接,石油再度攀升,形成下影线为实线的三倍以上。此图型看起来似乎买盘转强,然宜慎防主力拉高出货,空手者不宜冒然介入,持股者宜逢高抛售。

9、尽头线。持续涨升的行情壹旦出现此图形,表示上涨力道即将不足,行情将回档盘整,投资人宜先行获利了结。这也是一种"障眼线",小阳线并没有超越前一日的最高点,证明上涨乏力,原油下跌。

10、反击顺沿线。此处所称之顺沿线为自高档顺次而下出现的二根阴线。为了打击此二根阴线所出现的一大根阳线,看起来似乎买盘力道增强了,但投资人须留意这只不过是根"障眼线",主力正在拉高出货,也是投资人难得的逃命线,宜抛出持股。

11、跳空舍字线。行情跳空上涨开成一条十字线,隔日却又跳空拉出一根阴线,暗示行情即将暴跌。此时原油涨幅已经相当大,无力再往上冲,以致跳空而下,为卖出信号,在此情况下,成交量往往也会随之减少。

12、跳空孕育十字线。当原油跳空上涨后拉出三根大阳线,随后又出现一条十字线,代表涨幅过大,买盘不愿追高,持股者纷纷杀出,这也是融券放空者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原油将暴跌。

13、下降插入线。持续下降阴线中,出现一条开低走高的阳线,为卖出时机,原油必将持续下跌。

14。下降覆盖线。在高档震荡行情中,出现一条包容大阴线,隔日牵出一条下降阳线,接下来又出出覆盖线,则暗示行情已到达天价价位,此时为脱手线。

15、高档五阴线。原油涨幅已高,线路图出现五条连续阴线,显示原油进入盘局,此时若成交量萎缩,更可确信行情不妙。

16、下降三法。在行情持续下跌中,出现一条大阴线,隔天起却又连现三根小阳线,这并不代表筑底完成,接下来若再出现一条大阴线,则为卖出时机,原油必将持续往下探底。

17、三段大阳线。行情持续下跌中出现一条大阳线,此大阳线将前三天的跌幅完全包容,这是绝好的逃命线,投资人宜尽快出脱持股,原油将持续下跌。

18、三颗星。下跌行情中出现极线,这是出脱持股的好机会,原油将再往下探底。

19、低档盘旋。通常盘整时间在六日至十一日之间,若接下来出现跳空阴线,则为大跌的起步,也就是说前段的盘整只不过是中段的盘整罢了,原油将持续回档整理。

20、跳空下降二阴线。在下降的行情中又出现跳空下降的连续二条阴线,这是暴跌的前兆。通常在两条阴线出现之前,会有一小段反弹行情,但若反弹无力,连续出现阴线时,表示买盘大崩盘,原油将继续往下探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