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月起石油总产量日均下调200万桶未来油价是涨还是跌?

石油价格预测报告2020_预计石油价格走势

石油作为工业的血液,在给人们的经济生活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成为世界政治、军事、外交斗争的一个焦点。基辛格曾说:“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我国是石油生产大国、消费大国、进口大国,石油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我国对石油的需求增势明显,但我国石油匮乏,产量增幅有限。在可再生能源或新能源不能取代石油作为人类主要能源的一段时期内,满足国内需求势必依靠大量进口国外石油。因此,加强石油供需形势研究,为国家制定能源宏观调控政策提供理论支撑,有助于保障我国石油持续、有效供应,促进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一、国内外状况

(一)世界石油状况

世界石油储量总体呈增长趋势。截至2009年底,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1817亿吨,比上年增加0.1%;按目前开水平,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还可供开45.7年左右。世界石油储量分布相对集中,地域分布极不平衡(表1)。石油储量较为丰富的地区是中东、欧亚大陆、非洲和中南美洲,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6.6%、10.3%、9.6%和14.9%。其中,欧佩克石油储量为1404亿吨,占世界石油储量的77.2%。沙特阿拉伯是世界石油储量最多的国家,占世界总量的20%;其次是委内瑞拉、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分别占世界总量的13%、10%、9%、8%和7%,以上6个国家石油储量合计占世界总量的67%。

表1 2009年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及分布

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10,6

注:*表示储比不详。

(二)我国石油状况

我国石油储量相对匮乏,储量增长缓慢。2009年,我国石油剩余可储量21.6亿吨,占世界总量的1.19%,人均占有储量不及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我国油气潜力较大,待发现和探明的较丰富,但其勘查难度不断增大,致使我国石油剩余可储量增长缓慢。按目前开水平,我国国内现有石油剩余可储量约可供开12年。我国石油剩余可储量主要分布在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新疆和渤海、南海等近海地区。其中,黑龙江、新疆、山东、河北、陕西5省(区)和渤海地区合计占全国储量的73%(表2)。从具体油田来看,我国石油剩余可储量主要分布在大庆、胜利、天津、长庆、新疆、吉林和辽河,这7大油田剩余可储量占全国总量的70%左右。

表2 2009年我国石油储量及分布单位:万吨

二、国内外生产状况

(一)世界石油生产状况

综观20世纪世界石油生产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特点是直线上升,1900年世界石油总产量为2043万吨,1950年达到5.38亿吨,50年间增加了25倍,年平均增加约1000万吨。第二阶段,特点是稳定增长,1950~19年间,世界石油产量出现了质的飞跃,年均增加11078万吨,并在17年首次突破30亿吨。第三阶段,特点是缓慢增长,进入80年代后,世界石油生产进入缓慢增长阶段。2009年,世界石油产量38.2亿吨,与2008年相比下降2.6%。

世界石油生产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石油年产量达11.6亿吨,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30.3%。其中,沙特阿拉伯是该地区石油产量最高的国家,石油年产量达约4.6亿吨;伊朗次之,达2.0亿吨。其次,欧亚大陆石油年产量为8.55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2.4%。其中,俄罗斯是该地区石油产量最高的国家,年产量达4.94亿吨;挪威和英国生产能力日渐减弱,产量呈现回落的趋势。其他依次为北美洲、非洲、亚太地区和中南美洲,石油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16.5%、12.0%、10.0%和8.9%(表3)。

表3 2004~2009年世界石油生产分布情况

续表

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10,6

石油市场集中度较高。据美国《石油情报周刊》公布,世界10大石油公司(表4)占有储量合计779.4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43%;产量合计15.8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0%;炼油能力合计14.9亿吨,占世界总炼油能力的33.7%;油品销售量18.2亿吨,占世界总销售量的48%。10大石油公司中,国家石油公司占4位,美国石油公司占3位。

表4 2008年世界10大石油公司储量产量情况单位:万吨/年

数据来源:petroleum intelligence weekly,2009,12,1

(二)我国石油生产状况

我国石油生产大致经过了6个阶段:起步阶段(1950~1954年),石油年产量由12万吨增至68万吨;战略展开阶段(1955~1957年),在我国大陆共发现6个油田,石油年产量增至187万吨;战略重点东移阶段(1957~1958年);战略性突破阶段(1958~1965年),石油年产量增至834万吨;石油年产量增长加速阶段(1966~18年),总计发现油田91个,形成一大批石油开发基地,石油年产量以年均18.6%的速度增长,18年石油年产量突破亿吨大关,跻身于世界主要产油大国行列;缓慢增长阶段(1980年以后),主要原因是大庆、胜利、辽河等东部主力油田均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单井日产量下降。2009年,我国石油产量为1.89亿吨,比2008年下降0.4%,占世界总产量的4.9%,居世界第五位(图1)。

图1 1991~2009年我国原油产量—消费量变化

三、国内外消费状况

(一)世界石油消费状况

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石油消费量有所下降,消费地区比较集中。全年世界石油消费量共计38.82亿吨,比上年减少1.7%。北美地区、欧亚大陆和亚太地区是石油消费较为突出的地区,石油消费量达31亿吨,占世界消费总量的81%。美国是世界头号石油消费大国,消费量达到8.43亿吨,占世界总量的21.7%。其次是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和德国,分别占世界消费总量的10.4%、5.1%、3.8%、3.2%、2.9%。石油消费增长较快的国家有沙特阿拉伯、中国和印度,分别比上年增长9.4%、6.4%、3.4%。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日本、加拿大以及一些欧洲国家石油消费量有所减少(表5)。

(二)我国石油消费状况

我国石油消费量持续增长,需求潜力巨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加速,汽车和航空业蓬勃发展,有效地带动了我国石油消费的持续大幅增长。“八五”期间我国原油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4.82%,“九五”期间原油消费量年均增长率达到7.36%,到“十五”期间原油消费量年均增长率达到7.77%。2009年石油消费量达4.05亿吨,比上年增长3.3%,占世界消费总量的10.4%,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但从人均情况看,目前我国人均石油消费量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40%~45%,石油消费需求潜力巨大。

表5 2004~2009年世界主要消费国石油消费量

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10,6

四、国内外贸易状况

(一)国际石油贸易状况世界石油贸易持续增长,以原油为主。2009年,世界石油贸易总量为26.06亿吨。石油出口较多的地区是中东、前苏联、西非、北非和中南美洲,分别占世界出口总量的35.1%、17.2%、8.4%、5.2%和7.0%。从数据上看,除前苏联、中南美洲和亚太地区石油出口呈现上升趋势外,其他地区石油出口均不同程度地降低。尤其以中东、北非、墨西哥降幅最为明显。进口石油较多的国家和地区是美国、欧洲、日本、中国和其他亚太地区,分别占世界石油进口总量的21.7%、25.5%、8.1%、9.7%和13.7%。美国石油进口量大,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来出现大幅下滑,进口来源广泛,进口地比较分散;日本石油进口呈现小幅回落的趋势,进口来源较集中,主要来源于中东地区,占其进口总量的85%;可能是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欧洲石油进口量近两年出现下滑,进口来源主要是前苏联,占其进口总量的52.2%(表6)。

表6 2004~2009年主要国家和地区石油进出口状况单位:亿吨/年

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10,6

(二)国内石油进出口贸易状况

我国石油进口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进口地集中度较高。2009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首次突破2亿吨,比上年增长9.7%,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石油进口国之一。从地区来看,我国进口原油的主要来源是中东和非洲,两地区合计占进口总量的77.9%。具体到国家,我国原油进口国主要是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朗、俄罗斯、苏丹和阿曼,6国合计占进口总量的67%。从表7可以看出,我国从中东和非洲进口石油增势明显,进口潜力巨大;从委内瑞拉进口石油量不大,有待进一步挖潜;从俄罗斯进口石油量突然增加,在稳定的基础上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表7 2005~2009年我国原油进口主要来源

续表

资料来源:国际石油经济,2010(3)

当前我国石油进口安全主要面临的问题:进口主要来源国潜力不大,合作空间有限。从当前来看,安哥拉、阿曼和苏丹3个进口主要来源占我国原油进口量27%,但这3个国家石油有限,基本达到了我国从其进口石油的极限。安哥拉石油储量18亿吨,占世界储量的1.0%,储比为20.7年,2009年产量0.87亿吨,占世界产量的2.3%,出口中国量占其本国出口总量的37%,占中国进口原油的15.8%(数据来自BP和国际石油经济)。阿曼石油储量8亿吨,占世界总量的0.4%,储比18.9年,2009年产量0.39亿吨,出口中国占其本国出口总量的30%,占中国进口量的5.7%;苏丹石油储量9亿吨,占世界总量的0.5%,储比37.5年,2009年产量0.24亿吨,出口中国占其本国出口总量的51%。

五、石油价格走势分析

国际石油市场形势扑朔迷离,油价起伏跌宕(图2)。综观最近几十年的国际石油价格可以发现,其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并可据此将国际石油价格变化划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期,各个时期具有不同的特征:①13年之前,超低价格时期。这一时期内,国际石油市场基本处于供大于求的阶段。②13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两次石油危机导致石油价格不断攀升。这一时期内,国际石油市场上的供需状况开始发生逆转。③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主要石油消费国抑制油价上涨的各项措施初见成效,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回落。④2000年以后,油价进入新的上涨期。2003年初,布伦特每桶油价突破30美元,全年油价平均为28.83美元/桶。2004年,国际油价再度大幅上扬,WTI价格一度突破55美元/桶,不断刷新历史纪录,2008年WTI平均价格达99.67美元/桶,最高突破140美元/桶。

2009年国际油价走势摆脱低迷,在震荡中上扬(图3)。2009年国际油价运行的特点,一是受到2008年下半年国际油价的下降影响继续走低;二是从3月份开始至上半年末,油价一路飙升;三是下半年国际油价忽高忽低,但最终走出了大起大落的行情,稳定在70~80美元/桶之间。尽管全球石油需求全年呈现负增长,但由于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运行效果好于预期,加之美元贬值促使了油价回升,以及国际投机资本的介入,加剧了国际油价的大幅波动。由于受此次金融危机影响,比较大的石油消费国家经济复苏势头低于预期,世界石油价格仍可能出现波动。

图2 1991~2009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

图3 2009年原油价格走势注:本价格为库欣WTI原油现货离岸价

六、结论

(一)世界石油供需趋势

21世纪以来,世界石油市场发生了根本性和结构性的变化,需求增长超过供应增长,供需矛盾日益深化。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伴随世界经济的衰退,2008年,世界石油需求量有所回落,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与此同时,国际油价也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降幅历史罕见。进入2009年,国际油价在震荡中回升,尽管石油消费量继续下降,但世界石油需求总量依然很大。

未来世界的石油供应将面临很大的压力。尽管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且随着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对能源的工业需求和消费需求有所减弱,但长期来看,世界石油消费总量仍将继续增长。然而已发现的剩余石油储量主要分布在少数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进一步加强对的控制,世界石油储量和产量增长乏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对石油的勘探开发投资相对不足。深水、非常规石油的勘探和开发已经进入应用阶段,但由于技术因素,成本还很高,其他替代液体燃料的发展因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而很难快速顶上。此外,不时显化的地缘政治矛盾也对当前脆弱的供应关系形成了挑战。与此同时,世界一些新兴经济体出现,他们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阶段,制造业发展迅速,对能源的需求依然坚挺;并且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低碳技术的不成熟,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世界对石油的需求仍将持续增长。

(二)我国石油供需趋势

1.我国石油消费量预测

(1)预测思路及预测背景数据来源

矿产是工业的基础,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石油消费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分阶段、不考虑经济结构变动等因素,仅用数学工具或情景分析进行经验外推,无法达到较好的预测效果。基于此,本预测用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方法,基本思路如下:首先,根据先期工业化国家的经验,得出经济增长与石油消费的一般规律;其次,对当前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进行判断,即当前我国处于快速工业化时期,根据此阶段能源消耗同经济增长存在“线性”关系的一般规律,以此为依据建立石油消耗的“线性”模型;接着对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做出基本判断,并给出最为可能的发展情景,代入模型进行预测;之后回归到石油消耗的一般规律,即在人均GDP达到12000美元左右时,快速工业化阶段完成,确定模型的有效期限;最后考虑科技进步和循环利用的影响,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

(2)预测方法及结果修正

考虑到科技创新和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的再循环利用等,未来石油使用效率将会大大提高,替代能源将出现并得到广泛应用,从而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鉴于科技发展难以量化并体现在预测模型中,需对预测结果进行必要的修正。

(3)预测结果

目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国民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仍将处于高位,经济结构逐步调整,城镇化率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等基本现状,预测未来10~15年,我国石油及其他能源需求仍将沿着近线性轨迹增长。

根据预测分析(表8),结合科技创新和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的再循环利用等影响因素对结果进行修正。到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需求总量将突破40亿吨标准煤;到2015年、2020年、2030年,石油需求将分别达到5.6亿吨、6.5亿吨、6亿吨。石油消费量在2020年前后达到峰值。这是由于我国目前处在快速工业化发展阶段,石油需求量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继续增加。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低碳能源经济的发展,石油消费量下降成为必然;另外,我国石油储量的局限性以及世界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扬,促进石油消费量的下降,加快了提高能源利用率技术的发展和对替代能源的开发。

表8 我国能源消费趋势预测单位:亿吨标准煤

(1)①根据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研究所(2010年)通过消费强度法、人均对比法和部门分析法得到的结果经综合评估后得到;

(2)②来源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2009年)《中国2050年低碳发展之路:能源需求暨碳排放情景分析》;

(3)—代表没有预测数据。

2.小结

我国石油的供需缺口将会进一步扩大,经济增长与能源供应的矛盾日益凸显。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还刚刚起步,实质性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在未来的几年里,我国对能源的强劲需求是毫无疑问的。与此同时,我国东部主力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稳产难度越来越大,已出现总量递减趋势,全国原油产量的稳定和增长将主要依靠西部和海上油田的增产。目前,我国石油生产仍处于上升时期,但受条件的制约,产量增长十分有限。

(周海东)

11月起石油总产量日均下调200万桶未来油价是涨还是跌?

引言

石油焦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原料,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建材等多个行业。石油焦价格的波动对于相关产业以及全球经济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将对石油焦价格的市场波动和趋势进行分析,并提供操作步骤和策略。

市场背景

石油焦是通过石油炼制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主要用于冶金行业的铁矿石炼焦和铝电解产业。全球石油焦市场主要由中国、美国、印度等国家主导。石油焦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原油价格、供需关系、政策调控等。

石油焦价格波动因素

1.原油价格:原油是石油焦的主要原料,原油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石油焦的生产成本。当原油价格上涨时,石油焦价格也会受到推动。

2.供需关系:石油焦的供需关系是影响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供需失衡会导致价格波动较大。例如,需求增加但供应不足时,价格上涨;相反,需求下降而供应过剩时,价格下跌。

3.政策调控:对石油焦行业的政策调控也会对价格产生影响。的环保政策、产能调整等都可能导致价格波动。

石油焦价格趋势分析

1.过去几年的趋势:在过去几年中,石油焦价格呈现出较大的波动。2017年至2018年期间,石油焦价格经历了大幅上涨,主要受到供需失衡和环保政策的影响。2019年至2020年期间,石油焦价格出现下跌趋势,主要受到需求下降和产能过剩的影响。

2.未来趋势预测:未来石油焦价格的趋势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全球经济的复苏将推动石油焦需求增加,有望对价格产生正向影响。其次,环保政策的加强可能导致石油焦供应减少,进而推动价格上涨。然而,原油价格的波动、产能扩张等因素仍可能对价格产生负面影响。

操作步骤和策略

1.关注原油价格:原油价格是石油焦价格的重要指标,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原油市场的动态,及时调整投资策略。

2.分析供需关系:石油焦的供需关系对价格波动有着重要影响,投资者可以通过分析市场需求和供应情况,预测价格趋势。

3.考虑政策因素:的政策调控对石油焦价格有着重要影响,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相关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策略。

4.多元化投资:由于石油焦价格的波动性较大,投资者可以考虑将投资组合多元化,降低风险。

在国际油价持续回调后,欧佩克+选择了无视美国警告大力减产。

当地时间10月5日,欧佩克第45次部长级联合监督委员会会议(JMMC)、欧佩克+第33次部长级会议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决定自2022年11月起,欧佩克+将。

欧佩克+同时还宣布,将部长级监督委员会会议的频次从一个月一次调整为两个月一次,部长级会议的开会频次调整为每6个月一次,同时授权JMMC召开额外会议或召集欧佩克+部长级会议的权力。12月4日欧佩克+将举行第34次部长级会议。

在此次会议前,欧佩克+曾决定在9月增产10万桶/日,然后又决定在10月减产10万桶/日,所以10月产量目标实际上与8月完全一样,今年11月和12月则正式进入“减产模式”。

欧佩克+减产的效果可谓立竿见影。三季度布伦特原油、WTI原油双双大跌逾20%,油价已回到了2月底俄乌冲突爆发之前的水平,WTI原油甚至一度跌破80美元。而在欧佩克+减产预期推动下,国际油价本月已大涨约10%。目前布伦特原油价格已涨至93美元/桶上方,WTI原油涨至87美元/桶上方。

产油国、消费国博弈剑拔弩张

在此前数月国际原油价格走弱的同时,美国国内汽油零售价格也出现了同步大跌。今年夏天美国司机在加油站需要花费超过5美元一加仑买油,如今只需花费不到4美元。如果汽油价格再次飙升,对所在的民主党的伤害巨大,可能导致国会两院易主共和党。

需要注意的是,欧佩克+大力减产的决定距离美国中期选举只有约一个月时间,对不久前刚刚出访中东的而言,欧佩克+此举可能导致美国汽油价格再度上涨,民主党中期选举再遇利空。

因此,在欧佩克+做出最终产量决定前,发起了一场全面的施压运动,试图在最后关头说服欧佩克+不要大幅削减石油产量。白宫将减产前景描述为“彻底的灾难”,并警告欧佩克+减产可能被视为一种“敌对行为”。

但最终欧佩克+还是无视美国警告,选择用减产来捍卫高油价和自身利益。在2020年疫情暴发后的首次线下会议上,多国能源部长齐聚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正式祭出了疫情以来最大的减产决定。

另一方面,美国也取了一些应对措施,白宫表示,对欧佩克+石油减产决定的“短视行为”感到失望。美国能源部将在11月份释放10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为保护美国消费者和促进能源安全,可能还会继续“适当地”抛储。

此外,将与国会就如何减少欧佩克+对能源价格的控制进行磋商,《打击原油生产、出口垄断组织法案》(NOPEC)可能会重新出现在美国的议程上。该法案将使美国能够起诉欧佩克成员国操纵能源市场,并可能寻求数十亿美元的赔偿,而且这一法案在美国国会得到了两党的广泛支持。

欧佩克+大力减产效果如何?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欧佩克+11月和12月明面减产数字为200万桶/日,但实际减产幅度远不及此。

因为此前增产乏力,有不少国家的产油量已远低于其配额,所以他们不必再减少产量。伊朗石油部副部长AmirHosseinZamaninia明确表示,每日减产200万桶的基准线与之前的欧佩克+协议相同。

整体而言,欧佩克+实际减产幅度或略低于100万桶/日。能源研究公司EnergyIntelligence首席欧佩克报道记者AmenaBakr表示,从11月起欧佩克+总产量减少200万桶/日,但实际减产会略低于100万桶/日。

高盛则估计,今年11月和12月欧佩克+的有效净减产规模将只有40万到60万桶/日,主要来自沙特、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等波斯湾地区的欧佩克国家。

尽管如此,从增产到减产的180度大转弯还是利好油价,在欧佩克+减产公布后,高盛上调了油价预期,将今年第四季度的布伦特原油价格预期上调10美元至110美元/桶。高盛认为,本次欧佩克决定11到12月减产“非常利好”油市。

尽管欧美经济衰退担忧升温,但油市需求侧其实表现尚可。欧佩克在9月月度报告中维持全球石油需求强劲增长的预测不变,预计2022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增加310万桶/日,2023年需求将增加270万桶/日。欧佩克表示,尽管存在通胀急升等不利因素,但主要经济体的需求情况好于预期。

国际能源署(IEA)也预测今明两年石油需求仍将保持增长趋势,IEA预计今年全球石油消费量将增加200万桶/日至90万桶/日,2023年需求将继续增加210万桶/日至1.018亿桶/日。

在欧佩克+祭出大力减产后,四季度国际油价或有望再次突破100美元关口。摩根大通表示,需求的反弹、能源公司对资本支出的持续投资不足、伊朗石油仍无法进入市场以及欧佩克的减产,都可能使油价在今年第四季度重新飙升至100美元/桶上方。

石油行业高级经济师朱润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国际原油价格的基本特点是“短期剧烈震荡、中期具有周期性、长期呈上涨趋势”。短期内油价剧烈震荡,在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下,还没有进入中期周期性高位,从长期来看,供应紧缺时代油价仍具备上涨空间。

对未来而言,难以预料的地缘政治风险也有望支撑油价,俄罗斯产量或将继续下滑。欧盟将从今年12月5日起暂停从俄罗斯购买大部分原油,从明年2月5日起,欧盟对俄罗斯石油产品的禁令生效。国际能源署表示,随着欧盟进口禁令生效,俄罗斯石油产量下降的速度将会加快,到2023年初俄罗斯将有接近200万桶/日的产量关闭,下降约20%。